時間:2025-11-07 來源:湖北省法學會 責任編輯:陳聰
2025年?11月1日,湖北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2025年年會暨“人工智能對社會法的挑戰與制度回應”研討會在華中農業大學成功舉辦。本次年會由湖北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主辦,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承辦,湖北維力律師事務所協辦。來自省內外高校、法院、檢察院、行政機關以及企事業單位的100余位理論界專家學者和實務工作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開幕式上,省法學會副會長,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明平和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會長、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喻術紅分別致辭。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黨委書記劉廣樂致歡迎詞,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王德強主持開幕式。
明平指出,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驅動力,正深刻重塑社會關系與治理格局。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于就業、勞動管理、社會保障等領域,傳統的社會法理論和制度面臨嚴峻考驗。本次年會聚焦“人工智能對社會法的挑戰與制度回應”這一前沿議題,深入探討其制度回應之策,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喻術紅表示,要認識到人工智能時代社會法的使命擔當,為完善法律制度提供支撐;需把握人工智能在勞動就業、勞動管理、勞動爭議解決、社會保障領域的核心挑戰與回應方向。社會法學研究會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聚焦問題導向、強化學科交叉、注重實踐轉化。
專家論壇由湖北省荊門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王源淵主持。中國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田思路,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戰東,武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班小輝,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汪敏分別圍繞“數字時代勞動法的挑戰與回應”“人工智能時代勞動者隱私權保護的社會法進路”“外賣騎手勞動權益調查研究”“人工智能對社會保障影響的相關研究”四個主題作報告。
與談環節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錢葉芳,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韓桂君,武漢科技大學大學與經濟學院教授問清泓,武漢理工大學法學與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何平等專家圍繞數字時代勞動法評估技術的異化問題、算法知情權的審查主體的確定、人工智能時代下勞動從屬性理論的適用等開展了討論,為進一步推動人工智能時代下社會法理論體系的完善和創新提供了寶貴意見。
分論壇的第一階段由湖北省司法廳二級調研員王玉萍主持。武漢市長江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院長吳崢崢,江漢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姜小卉,中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王健,廣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一庭庭長黃鑫分別以“人工智能對勞動仲裁的挑戰與制度回應”“人工智能科技助力保障我國老年人權益的實現路徑”“算法自動化決策中殘障人就業歧視的風險與治理”“人工智能在勞動仲裁的應用實踐”為題作交流發言。
與談環節,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陳祥,湖北維力律師事務所黨支部書記、合伙人吳勝利,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林紅珍,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法院法官張強圍繞人工智能在司法與仲裁領域的應用價值、數據投喂、信息偽造、信息安全等問題,以及殘障人士就業、老年人權益保護、新就業形態勞動關系認定等話題分享了觀點,強調需采取措施應對其帶來的挑戰,并期待相關政策和認定標準出臺。
分論壇第二階段由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華中農業大學農業農村法治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虎主持。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趙青,湖北經濟學院法學院講師房海軍,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講師陳偉,華東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張瑋分別以“關于健全我國職業傷害保障制度的思考”“企業算法管理用工的勞動法規制”“人工智能對我國就業影響的效益評估”“具身智能對勞動就業權的影響與法律應對”為題作交流發言。
與談環節,華中農業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魏佳容,北京大成(武漢)律師事務所律師楊翠瓊,武漢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李夢云,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常春分別聚焦“能力形成權”與職業技能培訓、人工智能在法律實務應用與工會職能重構、人工智能加劇勞資關系失衡、具身智能與傳統人工智能的差異性提出了鮮明觀點。
閉幕式由中南民族大學副教授、未來城科技園管理辦公室主任黎大有主持。會上宣讀了獲獎論文名單,并為獲獎人員頒發榮譽證書。省法學會社會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何平對本次大會進行了總結。